机关事业单位推行物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时间:01-27 20:26:44 浏览:6981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商业物管

  二是起步发展困难重重。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成立的物业管理中心,已由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转换为“企业单位”以后,情况千差万别,大多是规模小、资金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很难进入市场发展壮大。  
  三是行业队伍素质偏低,人才短缺以及缺乏管理经验和技术等。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物业管理作为专业的管理,需要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业务精的行业经营管理队伍,因而,促使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促进职工服务技能全面提高的任务非常紧迫。但目前机关物业管理的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机关物业管理中心的人员主要来自机关后勤和机关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一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素质状况差异较大,而且员工们还存在着过去那种“坐等服务”、服务态度生硬、服务方式单一等服务质量问题,这样的实体,很难一下子打开市场局面,使物业管理作为专业化的管理。  
  四是面临着服务保障与增效创收的矛盾。由于机关物业管理中心是面向市场,实行成本核算,有偿服务,所以在服务和效益方面面临矛盾。一方面,本机关一些干部职工对有偿服务不理解,认为物业管理中心是机关的一部分,应该无偿优质的为机关提供服务,有多少钱就提供多少服务,很容易发生服务和效益上的矛盾。
  五是很难摆脱行政干预和“红眼病”的干扰。一旦物业管理中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所作为,效益可观,难免使机关其他部门或人员眼红,以及进行各种行政干涉。
  六是面临着廉洁自律的考验。目前屡禁不止的社会和企业内部以权谋私、大吃大喝、办事不公等腐败现象的存在,使人们对机关物业管理中心这个自主经营实体的廉政建设也普遍关注,担心他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三、机关事业单位搞好物业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机关物业管理是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这一重要决策指明了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当前,物业管理正在房地产业与其他服务业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关物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将越来越显得重要,不但要服务和保障好机关事务,而且要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目标。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物业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专业管理体制为目标,以培育市场、规范市场为重点,加快立法步伐,加快机制转换,加强监督指导,尽快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物业管理行业形象,推进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从甘肃省气象局推行物业管理的实践看,做好机关物业管理:
  1、必须贯彻改革的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机关后勤改革的行动指南。机关物业管理中心是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是一项新生事物。改革的开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的深化,在于服务方式的更新,改革的标志,在于发展生产力,改革的成效,在于提高职工的生活待遇。因此,机关物管人员只有进一步贯彻改革的思想,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市场经济和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有所作为。更新观念就是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破除传统的“等靠要”,革除自我保护、坐等服务的作法,对内实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对外开展单项或多项有偿服务。转变观念就是要教育物管人员认清市场经济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形式,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改革在日益深化,社会在不断发展,机关后勤保障和服务就是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社会上的物业管理公司在服务和管理上都注重质量,不断改革,不断提高水平,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果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机构不改革,不和市场经济接轨,不实行物业管理,还是过去的那种修缮队,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机关后勤管理部门,特别是物业管理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勇闯市场经济的大潮。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做好物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关物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复杂,年龄、文化、技术等个体素质差异大,加之物业管理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工作内容的多样性,管理和服务的规范性,对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首要的是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这种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建立,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加强物管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首先要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切实加强物管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增强服务意识,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其次要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职工树立“窗口”意识、“形象”意识,深入开展以“三优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服务活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窗口、文明社区”;第三是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统一职工思想,释疑解惑,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要建立领导与职工谈心制度,定期了解职工的思想,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切身利益,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福利,解决好职工的衣食住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四要丰富职工的业佘文化生活,利用各类节日组织召开座谈会或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举办文艺汇演、办黑板报等,让职工畅谈体会和感想,激励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使职工热爱物业管理工作,热爱本职岗位,从而更好的展现职工的新面貌,树立物管中心的新形象。
  3、必须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机关物业管理中心,既要实现社会化服务,又是所在机关的一个服务保障机构,面临的环境比较独特,具有一定的优越条件。因此,机关物业管理中心要正确把握好这些有利因素,积极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积极争取单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取得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视,求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其次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特别是在物业管理刚刚起步阶段,应在资金信贷和税收政策方面,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对机关物业管理中心在税收、物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扶持机关物业管理中心的发展。再次要积极争取本单位住用人的关心和支持,积极承揽服务内容,赢得机关干部职工和家属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扩大服务空间,开拓服务市场。
  4、必须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心全意搞好服务保障工作。服务是机关物业管理的宗旨,同时也是机关物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国办发147号文件明确指出:机关后勤要“坚持为机关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一要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方式,由输血型服务转变为造血型服务,由被动型服务转变为主动型服务,由应付型服务转变为优质型服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不同层次服务需求。二要强化职能意识,建立岗位责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使各级各类人员切实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责任,减少和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并定期对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兑现奖惩。三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物业管理中心的服务思路应当是: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发展的路子,首先从家属生活住宅区作起,包括新建小区或宿舍楼,其次逐步发展到对办公区实行物业化管理。要按照社会上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以服务、便民、微利为宗旨,以公共服务、专项服务、特约服务为特色,管理与服务并举,以管理促进服务,以服务促进发展,以发展扩大生存环境;再次对外开展物业管理,逐步成为一支社会化、企业化、经营型的物业管理队伍,最终走出一条适合机关后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物业化管理新路。物业管理是个微利行业,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获得更大的盈利,从而更好的为业主服务。在运行机制上,必须打破封闭的自我保护的运行模式,才是物业管理的根本出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物业管理  事业单位  商业物管物业管理 - 商业物管

《机关事业单位推行物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