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8:38 浏览:6380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公文
参加市品德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摘要:品德课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
文章来自 房 地产www.fangxiucai.com
参加市品德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10月20日上午,我们一行13人在品德教研员彭老师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建德新安江第一小学参加杭州市品德教研活动。在两天的学习中,我聆听了八节品德课。这八堂没有华丽的外表,给我的感觉都是非常朴素、非常扎实。尽管因为地域问题,课与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细细回味每一堂课,总能找到一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本次展示活动中,居然有两个老师不谋而合上了《各种各样的传媒》这一课。就在去年,自己也上过这一堂教研课,因此对这两堂课特别有感触。我在备课过程中也在琢磨着这个内容教学的着力点和教学目标的归宿点。我想,“传媒”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项内容,符合了课程大生活德育的概念,因此教学第一课时的支撑点也就在于感受传媒无处不在,作用之大。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内容,让他们知道传媒就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传媒在不断提供着生活的帮助,传媒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建德的凌老师的教学从儿子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让学生体验到传媒无处不在,传媒的功能很大,传媒的种类很多;其次通过每个学生对家庭成员使用传媒的调查,发现生活中传媒的广泛存在以及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巨大功能,不失时机的补充材料,深化感受和认识;再次,探寻科学使用传媒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最后以部分真实的生活录像,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提出了适时、适度、适量的看电视原则。,但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一堂课安排的满满的,目标的把握存在一定偏颇,导致课时内容划分存在失衡现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传媒,感受传媒的多样性,感受传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堂课上更应该抓其中的一种传媒深入交流,让孩子真正切切感受传媒的作用的确很大。这样把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的概念对接起来,让他们就在生活的探讨中发现知识现象的存在,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
一直认为做人的思想工作是最难的一样活。因此在我看来,承担着这一使命的品德课是一门很难上的课。更何况,现代社会是越来越复杂了,这种复杂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校园中的孩子。现在的学生思想也是越来越复杂。甚至可以说,这一代是思想退化的一代,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勾心斗角等等,大人社会中所有的阴暗面,在孩子的世界中也逐渐投射出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上,要上好品德课,将一个或许人人都早已明了的道理讲透,说到学生的心坎里,真正使他们受到触动,并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效果,的确是难上加难。桐庐凤川小学的陈老师执教《谢谢你们,我的父母》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点。教学活动的内容既要依据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爱通常是通过一些平常小事体现出来的,这些小事对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甚至认为这些都是父母该做的,并没什么大不了。凌老师对教材中的小调查“请找出家中最常用的家务工具,看看一周中爸爸、妈妈和我各用了几次”进行了大胆改变,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次数转移到具体的关爱内容上来,使学生从细微中见真情,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同时www.fangxiucai.com,教师循序渐进,巧妙引导,把学生带入了对家庭生活的回忆之中。
加上背景音乐的巧妙渲染,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氛围,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师生共同解读着什么是父母的爱;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之后,学生对父母的感谢也必定发自肺腑。然后学生看了有趣的动画片之后出示两份账单,让学生通过父母对我们和我们对父母、以及两份账单的对比,了解家庭中付出最多心血的便是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强烈的责任感带给这个家温暖和幸福。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的居多,很少会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深深懂得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也要为家庭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和父母一起,共同创造幸福温暖的家庭生活。教师非常艺术地拨动孩子们的“情”弦,以情感人、以情促思、以情导行。伴随着音乐《感恩的心》,师生有感情朗诵《一封信》,再加上老师充满激情的总结,把师生感情推向高潮。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在本环节教师能很好地把握契机,在学生情感得到充分激发的同时,通过设计孝心方案,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情感再次获得深化体验,把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引向具体行动上,同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品德课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品德与生活课的真正目的。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生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文章来自 房 地产www.fangxiucai.com
本文关键字:心得体会 公文,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