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管理并创奇迹

时间:01-27 20:27:09 浏览:6558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房地产知识

   改革与管理并创奇迹

   改革与管理是企业得以强劲运作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对于一个中国企业而言,改革具有时代性,其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变化,但管理却是永恒的主题。伊利集团让改革和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转出了改革和管理的奇迹。

   谈到伊利的崛起,不能不让人想起七年前那一场悲壮的改制大戏,如果没有股份制改组把市场运作机制全面引入企业内部,伊利就没有今天。

   1992年,那个有口皆碑的“春天的故事”令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郑俊怀喜出望外。可是呼和浩特市政府确定的12家试点改制的企业中,没有当时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厂。对于像郑俊怀这样的一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的企业家来说,一个伸手可得但又可能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他起能轻易放过?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上级提出了回民奶食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的申请,他们要做呼市第一批第13家改制企业。但是主管部门坚决反对,市政府有关领导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条件不具备,其实,这简单背后也挺复杂。

   山穷水尽疑无路,不到黄河心不死。郑俊怀在厂领导班子会上决心“背水一战”;如果不批准我们搞股份制,我这个厂长宁可不干?选班子其他成员也异口同声地表示:不同意改制,咱们就集体辞职?选一出“乌纱换转制”的改革大戏,悲壮地拉开了帷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回民奶食品厂举行的市长现场办公会上,当时的市长听了郑俊怀的汇报后,感慨地说:“别的企业向政府要钱,要减税,唯独你们要政策,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呀?选”随后,他代表市政府一锤定音:“我同意你们搞,这符合十四大精神?选”

   1993年5月8日,呼市回民奶食品厂改制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郑俊怀当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从此,伊利公司步入了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股份制改造的成功,使伊利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实现了由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到实行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跨越,从而使伊利初步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严密的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伊利运筹帷幄、决胜市场的指挥中枢。作为一家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龙头企业,伊利公司在团结、尊重、效率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决策的统领下,所属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租赁、承包、托管等现代企业制度所特有的运行方式,分工协作地创造着伊利的辉煌和奇迹。

   伊利集团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寓管理与法制之中,伴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伊利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包括规范的生产与生活(既岗上与岗下)行为规范、督察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从领导到员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的现场管理,使公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井然。伊利公司通过全员军训,从点滴小事做起的严格制度建设,培育了员工适应无情市场竞争的铁的纪律和意识。上万名员工,十几个企业,在厂区内能做到禁烟、禁酒、禁剩饭,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伊利就做到了,其秘诀无非是严字当头,一视同仁。公司领导、员工、来宾,不管你职位多高,不管来意如何,犯了伊利的规矩,你就得接受处罚。这当中,记者剩饭被罚款,领导吸烟到厂外之类的事,已成为伊利“铁面管理”的佳话美谈。

   在生产岗位上,伊利对员工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员工上岗必须以保障 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第一要旨。新员工进厂,首先要进行一个月的军训,合格后方能上岗;至于车间员工说话不准摘口罩,进车间班长查指甲卫生,车间员工上班化妆等于投毒等日常“小事”,已成为员工严格的行为规范,正是这样严格的管理,我们才会看到一幅新奇的景象:厂区道路上用白线区分出的机动车辆和员工通道,上下班时间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却没人逾越白线。

   以人为本与双管法

   手脚管行动,头脑管思想,高明的管理者往往以人为本,把人的思想和行动规定在一个基本的准则之中。这些准则既管手脚,又管头脑,这种双管法体现在伊利,就是把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两篇文章连起来写

   伊利管理之严是出了名的。这种严,体现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全过程。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操作程序,每一位操作工在上岗前都要进行军训、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上岗后必须再接受不间断的业务培训和政治学习,通过培训学习、再培训、再学习,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有人认为


本文关键字:奇迹  房地产知识房地产知识

《改革与管理并创奇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