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城市要有理论根据

时间:01-27 20:28:13 浏览:6740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房地产规划

  “经营城市”近来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各地城市领导普遍对“经营城市”持认同态度,并积极运用于实践,而部分学界人士则持否定意见,认为“经营城市”是偷换概念,缺乏理论依据,进而抓住经营城市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否定经营城市的可行性。因此,如何正确理解经营城市,探索其理论依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所谓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它是政府管理职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经营城市,国外也有称“营销城市”或“治理城市”,基本涵义大致相同。它是城市政府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城市管理职能是以城市为对象,对城市的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与经营行为。它包括城市的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及生态环境管理等,是一种复杂综合的系统管理,一种多层次、分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着各国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变。现代城市不但要建设好、管理好,而且要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善于经营,提高竞争力。城市是投入对象、建设对象和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主体。它拥有多种多样的丰富资源,可供经营利用。

  有人会问,城市既不是商品,也不是企业,怎么能经营呢?这是由于对城市性质和经营城市的内涵缺乏了解所致。首先,城市不是纯自然物,而是有价值的实体。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人类文明的结晶。一切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的载体,无一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劳动。第二,城市拥有的资源,绝大部分具有商品性。比如,城市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城市土地、山水、空间等;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的电力、道路、通信网络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人文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等。由以上几类资源派生出来的资源还有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等,这些,一般都是可供经营的城市资源。城市是特殊的商品,它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聚起来的巨大财富。当今我国城市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市场手段,将城市可用来经营的部分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这对提高城市质量、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当然,城市资源不是都由政府来经营,政府只是用好属于政府可调控的资源,采取市场化的办法,最终仍是交给企业和市场来经营。第三,经营城市的目标是建设城市,繁荣城市,造福于民。有人把经营城市理解为就是向企业、向老百姓乱收费,这是误区。经营城市的实质是经营、集聚、重组城市资源,它既包括盘活存量,又包括激活增量,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造良好的城市发展条件和城市人居环境。

  经营城市的理论依据,在于城市是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城市资源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通过市场化营运,把有价值的资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静止的资产富于活力,能够达到资产增值,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所以,经营城市并非是没有理论根据的遐想。


本文关键字:经营  房地产规划房地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