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一般评定及裂缝对结构危害的初探

时间:01-27 20:26:06 浏览:6509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结构工程

加大截面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增大原结构或构件的截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这种加固方法广泛使用加固混凝土结构中梁、板、柱和钢结构中的柱及屋架以及砖墙柱等。

(二)        外包钢加固法

    这种加固方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四周或两面包以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它适用于对混凝土柱、梁、屋架以及烟囱等建构筑物的加固。

(三)        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适用于混凝土承重(包括受拉、受压、受弯)结构的构件,要求提高承载能力、刚度、和抗裂度,同时又要求不占更多空间的构件。

(四)        外部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是指用高强度的结构胶粘剂把钢板贴在构件外部的一种加固方法,这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它常被用来加固承受静力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或型钢)受弯、受拉构件。

当然对于结构裂缝的修补或补强加固措施还有很多,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在加固设计中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随后再进行加固;成而避免裂缝对构件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3、裂缝对结构的危害

   当裂缝的宽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值就成了有害裂缝;有害裂缝的存在严重影响结构物的耐久性和适用性,而裂缝对结构的危害主要表现如下:

1)冰冻的影响。这点在北方地区的表现更为恶劣;混凝土一旦产生裂缝,水分就会乘虚而入,即使渗入不是很深,但当外界气温降到-2°C以下时,水分便会凝结成冰,水分结冰后体积膨胀约9%,导致裂缝边缘的散裂,而冰融循环一次这种散裂就发生一次,这样,裂缝将逐渐加宽。

2)钢筋的锈蚀。纵向裂缝与钢筋锈蚀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先裂后锈”和“先锈后裂”两种情况。

先裂后锈即由于钢筋混凝土收缩,塑性下降;同时,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引起的沿钢筋纵向裂缝和梁中沿箍筋的裂缝,常常成为空气、水分及其它侵蚀介质的通道,久而久之,使钢筋产生锈蚀。成而削弱了钢筋的受力截面积;特别是高强钢丝,因其表面积大而截面积小,锈蚀对其危害更大。

先锈后裂即由于钢筋混凝土的炭化或氯盐的作用,使钢筋发生锈蚀;锈蚀物体积比原体积增大3~4倍,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产生很大的拉力,从而引起沿钢筋长度方向的混凝土产生纵向劈裂裂缝,一旦保护层混凝土劈裂,钢筋与外界接触,甚至完全裸露于空气当中,导致锈蚀速度迅速加快。

在实际结构中,这两种情况是相互作用且同时进行的,裂缝的产生使钢筋锈蚀,钢筋锈蚀的发展又促进了裂缝的扩展;如此锈——裂——锈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完全脱落,致使钢筋失去抵抗锈蚀的保护,甚至结构彻底破坏。

3)引起建筑物渗漏,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裂缝的分类,分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裂缝对结构构件的危害,是确定对出现裂缝的构件如何处理的必须步骤;同时,也为选定经济有效的措施来保护钢筋混凝土具有重大的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本文关键字:混凝土  结构工程工程建筑 - 结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