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7:35 浏览:6753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安全施工
(2)布防后的延时 如果布防时,操作人员正好在探测区域之内,那么布防就不能马上生效,这需要报警控制器能够延时一段时间,等操作人员离开后再生效。这是报警控制器的 延时功能。
(3)防破坏 如果有人对线路和设备进行破坏,报警控制器也应当发出报警。常见的破坏是线路短路或断路。报警控制器在连接探测器的线路上加上一定的电流,如果断线,则线 路上的电流为零;有短路则电流大大超过正常值。这两种情况中任何一种发生,都会引起控制器报警,从而达到防止破坏的目的。
(4)微机联网功能 目前市场上许多报警控制器不带微机联网功能,作为智能保安的设备,需要有通信联网功能,这样才能把本区域的报警信号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计算 机来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二)防盗报警系统探测器种类
在防盗报警系统中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控测器,以适应不同场所、不同环境、不同地点 的探测要求。根据传感器的原理可分为下列各种类型:
1.开关报警器
开关报警器是一种可以把防范现场传感器的位置或工作状态的变化转换为控制电路通断 的变化,并以此来触发报警电路。由于这类报警器的传感器工作状态类似于电路开关,因此称为“开关报警器”。它作为点控型报警器,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磁控开关型 磁控开关由带金属触点的两个簧片封装在充有惰性气体的玻璃管(也称干簧管)和一块磁铁组成,如图6-6-6所示。
图6-6-6 磁控开关报警器结构示意图
当磁铁靠近干簧管时,管中带金属触点的两个簧片在磁场作用下被吸合。a、b两点接通,当磁铁远离干簧管时,管中带金属触点的两个簧片保持一定距离,干簧管附近磁场消失或 减弱,簧片靠自身弹性作用恢复到原位置,则a、b两点断开。
使用时,一般把磁铁安装在被防范物体(如门、窗)的活动部位,把干簧管装在固定部位 (如门框、窗框)。磁铁与干簧管的位置需保持适当距离,以保证门、窗关闭时干簧管触点闭 合,门窗打开时干簧管触点断开,控制器产生断路报警信号。
(2)微动开关型 微动开关是一种依靠外部机械力的推动实现电路通断的电路开关,其结构如图6-6-7所示。
图6-6-7 微动开关报警器结构示意图
工作过程为外力通过按钮作用于动簧片上,使其产生瞬时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a与静触点b快速接通,同时断开c点。当外力移去后,动簧片在压簧的作用下,迅速弹回原位, 电路又恢复a、c两点接通,a、b两点断开。
在使用微动开关作为开关报警传感器时,需要将它固定在被保护物之下。一旦被保护物 品被意外移动或抬起时,按钮弹出,控制电路发生通断变化,引起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3)压力开关型 压力垫也可以作为开关报警器的一种传感器。压力垫由两条长条型金属带平行相对应地分别固定在地毯背面,两条金属带之间有绝缘材料支撑,使两条金属带相 互隔离。当入侵者踏上地毯时,两条金属带就接触上,相当于开关点闭合发生报警信号。
2.玻璃破碎报警器
玻璃破碎报警器一般是粘附在玻璃上,利用振动传感器(开关触点形式)在玻璃破碎时产生的2kHz特殊频率,感应出报警信号。而对一般行驶车辆或风吹门、窗时产生的振动信号 没有响应。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目前玻璃破碎报警器采用了双探测技术。其特点是需要同时 探测到破裂时产生的振荡和音频声响,才会产生报警信号。因而不会受室内移动物体的影响而产生误报,增加了报警系统的可靠性,适合于昼夜24小时防范。
3.周界报警器
周界报警器的传感器可以固定安装在围墙或栅栏上及地层下,当入侵者接近或超过周界 时产生报警信号,有以下几种类型。
(1)泄漏电缆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是同轴电缆结构,但屏蔽层处留有空隙,当电缆传输电场时就会向周围泄漏电场。把平行安装的两根泄漏电缆分别接到高频信号发生器和接收器 上就组成了泄漏电缆报警器。当将泄漏电缆埋入地下后,有入侵者进入探测区时,使空间电磁场的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引起接收机收到的电磁能量产生变化,此能量的变化就作为报 警信号,触发报警器工作。
(2)平行线周界传感器 这种周界传感器由多条平行导线构成。在多条平行导线中有部分导线与振荡频率为1~40kHz的信号发生器联接,称为场线,工作时场线向周围空间辐射 电磁场。另一部分平行导线与报警信号处理器联接,称为感应线,场线辐射的电磁场在感应线中产生感应电流。当入侵者靠近或穿越平行导线时,就会改变周围电磁场的分布状态,相 应地使感应线中的感应电流发生变化,报警信号处理器检测出此电流变化量后作为报警信号发出。
(3)光纤传感器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传输损耗不断降低,传输距离不断加长。可以把光纤固定在长距离的围栏上,当入侵者跨越光纤时压迫光缆,使光纤中的光传输模式发生 变化,探测出入侵者的侵入,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4.声控报警器
声控报警器用微音器做传感器,用来监测入侵者在防范区域内走动或作案活动时发出的 声响(如启、闭门窗,拆卸、搬运物品及撬锁时的声响),并将此声响转换为电信号经传输线 送入报警主控制器。此类报警电信号即可供值班人员对防范区进行直接监听或录音,也可同时送入报警电路,在现场声响强度达到一定时启动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
声控报警器通常与其它类型的报警装置配合使用,作为报警复合装置,可以大大降低误 报及漏报率。因为任何类型报警器都存在误报和漏报现象,在配有声控报警器的情况下,当其它类型报警器报警时,值班员可以监听防范现场有无相应的声响,若听不到异常的声响, 就可以认为是误报。而在其它报警器虽未报警时,但是从声控报警器听到防范现场有异常响声时,也可以认为现场已有入侵者,而其它报警器已漏报,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巡检。
5.微波报警器
微波报警器是利用超高频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探测的。探测器发出无线电波,同时接受反 射波,当有物体在探测区域移动时,反射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有差异,两者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探测器就是根据多普勒频率来判定探测区域中是否有物体移动的。由于微波的 辐射可以穿透水泥墙和玻璃,在使用时需考虑安放的位置与方向,通常适合于开放的空间或广场。
6.超声波报警器
超声波报警器与微波报警器一样,都是采用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实现的,不同的是它们所 采用的波长不一样。通常将20kHz以上频率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探测器由于其采用 频率的特点,容易受到振动和气流的影响,在使用时,不要放在松动的物体上,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有其它超声波源存在,防止干扰。
7.红外线报警器
红外线报警器利用红外线能量的辐射及接收技术组成的报警装置称为红外线报警器。按 工作原理上区分,它们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类型。
(1)主动式红外报警器 主动式红外报警器是由收、发装置两部分组成。红外发射装置向红外接收装置发射一束红外光束,此光束如被遮挡时,接收装置就发出报警信号。
(2)被动式红外报警器 被动式红外报警器不向空间辐射任何形式的能量,而是采用热释电探测器作为红外探测器件,探测监视活动目标在防范区引起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从 而启动报警装置。
8.双鉴报警器
双鉴报警器产生的起因是由于单一类型的探测器误报率较高,多次误报将会引起人们的 思想麻痹,产生了对防范设备的不信任感。
为了解决误报率高的问题,人们提出互补探测技术方法,即把两种不同探测原理的探头 组合起来,进行混合报警。这种互补双技术方法要按下列条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