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5:21 浏览:6469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建筑工程
6.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7.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8.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9.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砼较大的收缩,产生龟裂裂缝或疏松裂缝,致使砼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养护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砼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砼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砼开裂可能性就越小。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2.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3.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4.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5.使用中短期或长期超载。
6.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
第三章裂缝的控制措施
3.1设计方面
3.1.1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3.1.4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根据调查,各类结构的易裂部位如下:
1.框架机构和剪力墙结构房屋中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易裂部位
(1)房屋平面体形有较大凹凸时,在凹凸交接处的楼板;
(2)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房屋南面外墙设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
(4)房屋顶层的屋面层
(5)与周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6)楼板中有预埋管线时,洞的四角处;
(7)楼板开距形洞时,洞的四角处;
(8)设有后浇带的楼板,沿后浇带两侧部位。
2.框架结构房屋中的框架梁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
(1)顶层纵向和横向框架梁的截面上部区域;
(2)长度较长的端部或中部纵向框架梁;
(3)横向框架梁截面中部。
3.剪力墙结构房屋中在以往部位易出现裂缝
(1)端山墙;
(2)开间内纵墙;
(3)顶层和底层墙体;
(4)长度较大(>10m)的墙。
4.当冬季停工春季再继续施工时,地下室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
(1)地下室顶板;
(2)地下室的窗上墙和窗下墙。
对以上易出现裂缝的部位,目前在设计中通常采用了“放”、“抗”或“抗放结合”的控制裂缝措施,工程经验表明在于材料、施工等部位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1.5重视构造钢筋
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3.2材料选择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3.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外,其配制的混凝土还应符合4.3.2-4.3.10的规定。
2.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易小于0.06%。
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梁、楼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120mm,柱、墙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时,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180mm左右,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
本文关键字:混凝土 建筑工程,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